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突出表明中国
| 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 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 |
|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
| 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 B.“天朝上国”规制收到冲击 |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 A.法国——德国 | B.德国——日本 |
| C.日本——英国 | D.英国——美国 |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观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古代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 A.法学家的不断努力 |
| B.维护统治的需要 |
| C.平民的要求和斗争 |
| D.社会的不断发展 |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
|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