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
A.《甲午悲歌》 | B.《日寇投降》 |
C.《台湾沦陷》 | D.《珍珠港祭》 |
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士人数的27%,而在南宋,这个数字达到了52%。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推广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到加强 D、北方受战争破坏
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是
A.均田制 | B.井田制 | C.一条鞭法 | D.农田水利法 |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在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 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 |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 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