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从《诗经·伐檀》中可看出,3000年前,山西境内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两岸长满高大的檀树,可谓山清水秀。
材料二 杜牧的《阿房宫赋》讲,建起阿房宫的代价是砍光四川山区的树木,可见当时长安城建设耗材惊人,估计是把临近的吕梁山砍秃后,才远去四川砍伐的。
根据材料,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黄河水由清变黄,显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所造成的 |
B.古今事实证明,人类只要随心所欲地向自然索取,生态恶化的问题就会出现 |
C.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小,种类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 |
D.以史为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旧址的团二大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该纪念馆共展出80多份珍贵文物,是青少年学好党史、学好党的青年运动史的好去处。参观该纪念馆,有助于我们( )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③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贫寒,十分珍惜求学机会,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王亚南晚年仍然记得大学时一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他说:“听老师一句话,学生受用一辈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亚南的这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十里路,这样看起来占用了学习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精神,增强了体质,会提高学习效率。”这告诉我们( )
①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②要增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种风险
③要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体育智育心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2)王亚南的这位老师口头表达欠佳,有些同学对他十分挑剔,不够尊敬。而王亚南认为人人皆有所长,十分尊敬他。王亚南认真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以下对他们两人交往关系描述恰当的是( )
①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心学生
②学生在学习中完全依赖老师
③老师在教学中表扬和批评并重
④老师是学生精神成长引路人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意味着( )
①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
②道德约束,离不开执法先行
③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④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雷锋以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等候体检时,他帮各科室点名喊人;出差时,他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群众称赞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的行为( )
①向他人传递了美好情感
②为社会注入了生命正能量
③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
④用热情改变了他人的命运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据调查,“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这让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成为了可能。我们阅读感兴趣的有益读物,能够( )
①开阔视野
②启智增慧
③丰富精神生活
④代替亲身体验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