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民间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尴尬与危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水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的粮袋子应关注,水缸子也应关注。
材料二 据调查,农村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一,乡镇企业污染。据报道,在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得到发展,但各种作坊式的企业呈现出一种无序发展的态势,农村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其二,城市污染源转移。应该看到,当下城市环境治理较为有效,但那些环保不过关、被“驱逐出”城市的高排放企业纷纷“下乡”,导致农村环境急剧恶化。其三,农村污染也与农村环保配套设施不健全、一些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治理农村污染,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可能药到病除。
结合材料,说明在整治农村环境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1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请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认识。
(2)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试说明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

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外疫情一经发布,国务院及时组建甲流联防联控工作组,建立了疫情直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及时落实各项防疫抗疫措施,拨出相当经费迅速研制疫苗。对甲流重症救治,其费用纳入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框架中去。确实有困难的,政府则通过大病救助的制度给予补偿。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出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材料二某药业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9月4日,该公司注册申请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获得通过,标志着全球首家能够用于3岁以上人群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该公司抱着心怀人民健康的理念,稳健管理,规范运用,依靠科技,坚持不懈地研发和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制品,不断占领市场。
(2)假如你是某企业老总,你能从该公司的成功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三随着天气转冷,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升趋势进一步呈现。据卫生部通报,截止到2009年11月15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691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53例。同时,卫生部专家表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公众不必过于惊慌。
(3)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你对专家的言论的认识。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这种不同。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要求:
围绕述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开展论述。
根据论述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材料一:2000年以来,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先后向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警察1500多人次,他们不怕牺牲、恪尽职守、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展现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受到了联合国和驻在国民众的高度赞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了强烈地震,朱晓平等8位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底地震灾害中遇难。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决定追授朱晓平等“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命令追授李钦等“维和英雄”荣誉称号。胡锦涛主席在同首都各界群众一道送别遇难的8位维和警察时,称赞他们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1)请运用政治常识中的联合国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加以分析说明。
(2)请运用哲学常识人生价值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