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溪 桥 晚 兴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1、郑协:南宋遗民。2、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景用了哪些手法?都写出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杨花、杜鹃来表达感情,通常表达怎样的感情?举你学过的诗句印证你的观点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