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不平衡的。迄今为止,历史上共同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它们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世界局势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辉煌远去】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
时期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
1-1500年
157
98
59
1501-1840年
472
19
453

(1)依据上表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巨浪西来】
材料二 铁甲舰冒着滚滚黑烟而来,朽木布帆撑起的水师怎能相对。乾隆爷的威武大将军炮在西洋小炮前竟不堪一击,高举的大刀长矛未照敌面就已断折。割地、赔款、开埠似乎成了必须的选择,帝国大厦在西来的巨浪击下摇摇欲坠。
(2)"铁甲舰"的动力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哪项成果?"割地、赔款、开埠"起始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惊涛拍岸】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迪生、贝尔、西门子、本茨等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么二位。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3)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请举一例说明。
【追波逐浪】
材料四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4)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请举出迁入中原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图一所示的历史事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对图一的形成,贡献最大的是谁?
(4)对图二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图示:

完成以下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朝代:A B
(2)A王朝因为在政治上实行 制,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
(3)C时期有三个并立的政权,如下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横线上填出所缺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材料二:

年代
1970年底
1980年底
1992年底
2011年7月
建交国家数(个)
55
124
151
172

(1)照片1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2)照片2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怎么样的历史事实?请你试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中感悟历史
歌词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歌词一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