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抗日战争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感召 |
|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
|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力图在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
| D.中法两国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 |
据美国1935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5至30岁的未婚妇女比例比5年前提高30%。未婚妇女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 A.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 | B.经济危机 |
| C.社会动荡不安 | D.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 |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 B.印象主义 | C.现代主义 | D.现实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