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 B.奖励耕战制度 | C.重农抑商 | D.建立县制 |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 B.察举制度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度 |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元代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
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 |
C.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管理 |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