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
|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
历史地图和图片承载着很多历史信息。回答14、15题
观察图6,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
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 A.①②③ |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 D.①③④ |
图7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②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③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④表明粮食生产已形成一年两熟制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 B.造纸术的发明 |
|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 D.印刷术的进步 |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回答22、23题。
图4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 A.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
|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
|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
| D.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改变了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④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4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答20、2l题。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反对宗教信仰 | B.体现了人文精神 |
| C.否定教皇权威 | D.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 |
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
|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