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示意图,图中体现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

A.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B.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