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
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这种说法反映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 | 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
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 | D.社会主义蔚为风潮 |
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
B.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
C.1789年法国大革命:限制王权,议会制上 |
D.1917年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文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下列属于“轴心时代”西方思想家主张的是
A.中庸 | B.人非工具 | C.小国寡民 | D.知识即美德 |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
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 |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
D.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 、康有为 |
C.康有为、孙中山 | D.孙中山、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