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②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
③阐发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
④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一中学为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历史的调查问卷,“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要求回答和诗人“夜夜梦台湾”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时,你应该选择(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
D.军事力量不足 |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 |
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 |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
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一直是以中国为核心,导致这一局面发生根本改变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