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下图)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B.朱熹的“理学” |
C.王阳明的“心学” |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共同之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
D.都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 B.法家、墨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