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
|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 B.打破了思想束缚 |
|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D.深化了体制改革 |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
| B.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 |
|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
|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的发展与成熟。他应该查阅的历史文选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 D.《新民主主义论》 |
《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
| A.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的作品增多 |
| B.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
| C.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增多 |
| D.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