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 |
C.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
D.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
C.第三世界的兴起 |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A B C D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