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头顶有把伞
①窗外哗啦啦地下起了雨,雨滴不住地敲打着玻璃窗户,溅起片片零乱的水花。陈小雨觉得雨滴不像是打在玻璃上,倒像是滴落在自己的心里。望着外面的大雨,陈小雨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课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0分钟就放学了。正好这时老师的课也讲完了,她便托着下巴,听着杂乱的雨声,胡思乱想起来。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下雨天,陈小雨的心情就十分糟糕。不为别的,就因为别的同学有父母送伞,而自己却没人送伞。每每看到同学撑开父母送来的雨伞时,她就羡慕得要命,紧接着就是一阵莫明的失落。其实,每次下雨前,她都有所准备,包括今天,她的书包里就放着一把折叠的雨伞。可是,她仍然期盼能打着母亲送来的雨伞。
③在陈小雨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来学校给她送过伞。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临近放学,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家长都手持雨伞,焦急地等在学校门口,她以为母亲也一定夹在其中。可是,人群散了,她也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回到家里,她浑身都淋透了,委屈地哭着质问母亲:“同学的妈妈都来送伞,你怎么不给我送呢?”
④母亲听后歉意地说:“宝贝,对不起!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你得学着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陈小雨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有雨,她就事先放一把折叠伞在书包里。有时,她还会提醒母亲不要忘记带伞。
⑤不知不觉,放学铃声响了起来,陈小雨木然地站起身,到了校门口,她还是忍不住朝人群中望了望,尽管她知道母亲是不可能来给自己送伞的。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怎么可能呢?她难以置信,使劲地揉了揉眼睛,的确是自己的母亲。她惊喜地朝母亲挥挥手,并喊道:“妈妈,我在这里。”
⑥撑开母亲送来的雨伞,陈小雨觉得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那么幸福。这么多年来,母亲是第一次主动给自己送伞,而且还是在自己带了伞的情况下。她问母亲:“今天怎么有空,想起给我送伞呢?”
⑦母亲望着远处,答非所问地说:“怕你失望,怕你难过,更怕你自卑。”
⑧原来母亲是懂自己心的,陈小雨的心里不禁一颤。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母亲不太关心自己,更不理解自己。但当她听到母亲刚才说的话时,才发现一切并非这样。
⑨虽然如此,陈小雨还是不解地问母亲:“小时候,我特别盼望你能给我送伞,可是你总说忙,而现在我长大了,你却把我当成了小孩。”
⑩母亲叹了口气说:“因为小的时候,你不懂得自卑,那时妈妈只想让你学会独立,事事都要靠自己。其实,每次下雨,妈妈都悄悄地躲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你。哪一位母亲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呢?看到你淋雨时,妈妈的心如同被针刺一般,无数次想跑到你的面前,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排除一切困难。可是妈妈心里明白,你需要成长。在妈妈的庇护下,你永远也长不大。所以,妈妈才狠下心不给你送伞。”
⑪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顿了顿又接着说:“现在,你长大了,已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且有了爱的需求。如果妈妈再不出现,你就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并觉得妈妈不够爱你。其实,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⑫听了母亲的诉说,陈小雨不禁热泪盈眶。她没想到,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竟包含着母亲这样的良苦用心。
⑬街上的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但陈小雨的心里却晴空一片。因为她明白,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她的头顶始终有一把撑开的大伞。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文章开头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③、④段内容可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
如何理解第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A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B汉字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的输入,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的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同时开发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第①段中,画线的A句“汉字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与B句“汉字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在这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突然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竟然趴在她的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然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后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有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汽车后备箱里还有几个空饮料瓶,就赶快拿了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都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激励了很多人
通读全文,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十分痛苦 → → 重拾希望 → → 十分感激
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请谈出一点。

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回答1—4题。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故宫建筑的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说明的起点是什么?具体表明空间方位转移的词语有哪些?
第②段加点词语“五”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4题。
去年,我读初一,父亲所在镇上的那个煤矿倒闭了,使得我们本来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开学已一个星期,我还没有领到新书,原因是交不上那一百元钱的学费。父亲那天突然对我说:“娃,学费有落了,山外建筑工地要担土零工,一个工日十块钱呢!”翌日,父亲带上母亲准备的烙饼,还有一军用水壶白开水上路了。工地在山外十多公里的地方,父亲为了省车费,上下班便步行。往返一次得三四个小时,父亲总是天黑了才回家。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湿漉漉的内衣袋里摸出带着体温、被汗水浸湿的十块钱,用劳累了一天的双手递给母亲,母亲用小手帕包好压在床板下。
“还差九十。”
“还差八十。”
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这时他还不知道儿子正开始逃学。
逃学的秘密是被老师揭穿的。父亲虔诚地送走了老师,转身便冲到我面前,随手操起一根篱笆条。父亲已气得说不出话,半天才憋出一声:“没出息!”然后藤条像雨点儿似的抽到我身上。“爹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也要做睁眼瞎不成?”半夜,我听见一个男人蒙头伤心的呜咽声……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上路了,可一连三天没回家。母亲吓坏了,抓住我的手说:“娃,该不是你爸他……”我的心也开始发毛。我们母子俩决定第二天去工地上找他。
深夜,我被一阵轻微的声音惊醒。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很兴奋地说:“娃他娘,有个小工生病,我顶了他的班,一天挣得二十块钱。三个通班就是六十块钱呢!这下我娃能交上学费了,还能给他买纸和笔呢!”“那一个通班得干十几个小时呀!”“咳,咱有力气,只要娃能念书。”
父亲说着,狼吞虎咽地紧扒了几口母亲热的饭,然后掏出一盒药:“给娃上吧。”我趴在床上,眼泪打湿了半个枕头……
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落() (2)上()
想一想文中“娃,该不是你爸他……”一句省略了什么内容,试加以补充。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
从这件事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 个字)
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文中划线的句子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