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的最后一段解说词,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A.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
B.无论是食物还是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
C.不管身处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
D.时光流逝,各种食物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好公民,我们要格尽职守。 |
B.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 |
C.我们要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复辙。 |
D.全中国人民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怒不可遏。 |
选择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风骚sāo 旁骛wùB.骈bǐng进亵xiè渎
C.睿ruì智陨yuán落 D.扶掖yè 凌léng驾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 | B.(5)(1)(3)(6)(4)(2) |
C.(1)(3)(2)(5)(4)(6) | D.(3)(2)(5)(1)(4)(6) |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
B.《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
C.《老山界》一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 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
D.《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 |
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挚的感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B.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
C.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D.为了防止腮腺炎疫情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