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化学的一年中,同学们做了教材上的八个基础实验,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
|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
|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的融化B.木材制成桌椅
C.酒精挥发D.钢铁生锈
一定质量的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高温烧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4FeS2+11O2+
8SO2+2Fe2O3,生成的SO2经过一系列反应全部变成H2SO4,把生成的H2SO4稀释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完全反应生成4.66t的沉淀,则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 )
A.1.2tB.2.28tC.1.28tD.2.4t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得到如图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A.甲是碳酸钠B.乙是稀盐酸
C.丙是氢氧化钡D.丁是硫酸钾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B.
向含有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
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 |
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
|
B |
分离Mg(OH)2、CuCl2、NaCl |
依次加入:水、NaOH溶液、稀盐酸 |
|
C |
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 |
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
|
D |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
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