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2014年上半年增长7.4%,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下半年,中国必须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为此,应该( )
①通过调整财政支出防止经济出现波动
②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③既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又防止通货紧缩
④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抗震救灾工作由云南省统一指挥和调度,各部门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协调配合,保证了救灾工作科学、有效、有序、有力地进行。云南的抗震救灾工作()
①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体现了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
④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强调双方将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推动两国大中小学生的交流互访并着手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以丰富中德交流的内涵。加强两国大中小学生交流()
①强化了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国际观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是因为( )
①民族团结是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②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③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助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前提和核心内容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下列体现财政这一作用的选项是( )
①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万亿元
②2014年财政部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378亿元
③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投资2103.6亿元
④中央财政下拨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193亿元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