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此外,国务院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有关法律。这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材料二 一秒钟下载一首歌,两分钟下载一部电影……,4G时代来了。当我们把高速的网络装进衣兜时,也随之走进全新的移动生活。在4G的高速带动下,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同时移动互联网将进入更多传统领域,辐射价值万亿的产业链。4G将带动包括手机视频、云存储、移动商务等新业务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移动互联网也会逐步覆盖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每一“小步”,都带动人们生活“大踏步”前进。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4G发展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在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些地方开展了“绿色GDP”的试点核算,即把“绿色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明确要求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体系。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要求地方党政领导任免全面实行票决制。中共江苏省十届八次全委会就无锡市委书记拟任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实行票决制是中央科学分解与制衡一把手权力的重要步骤。
材料三近年来,全国人大先后制定或修改物权法、企业破产法、对外贸易法、公司法、证券法、审计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一批现有法律。
上述材料分别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执政方式?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材料二: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们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材料二中,“创业的倍增效应”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观点的?
材料一:2009年以来,中美进行了多次战略经济对话。对话最突出的成果是中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扩大了合作。就中美关系问题,胡锦涛主席多次指出,两国要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多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中美关系在一波三折中向前发展。
材料二:在伊朗核问题上,中美两国主张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政府主张对伊朗进行制裁,甚至扬言使用武力;而我国政府既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又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不赞成对伊动武。
(1)中美关系发展一波三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2009年7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据此有人说:在对我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相互协商是两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胜利召开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全国人大代表们提交大会的议案中,“关注民生”的提案所占比例最大,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安居工程、城乡社保、就业问题、教育改革、食品安全、农村医疗制度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运用国体和政体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