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N2(g)+CO2(g);△H=-373.2kJ·mol-1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
| C.温度不变同时充入Ar |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
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后剩余的钠需放回原瓶 |
| B.2.3g钠与97.7g 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 |
|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的金属铜 |
| D.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但可用电解熔化NaCl的方法制得 |
500 mL 2 mol/L FeCl3溶液和500 mL 2 mol/L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两种分散系,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
| B.向甲、乙两种分散系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
| C.蒸干、灼烧FeCl3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
| D.向甲、乙两种分散系中分别滴加过量氢碘酸溶液,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
| B |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
| D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某些原料的流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单质 |
| B.工业上通过氯碱工业制取金属钠 |
| C.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 D.第②步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加热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 A.2Na + 2H2O=2NaOH + H2↑ |
| B.2F2+2H2O=4HF+O2 |
| C.4Fe(OH)2+O2+2H2O=4Fe(OH)3 |
|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