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量的(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
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4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标况下4.48L气体 |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
C.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
已知:C(s)+O2(g)=CO2(g)△H1
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
4Fe(s)+3O2(g)=2Fe2O3(s)△H4
3 CO(g)+Fe2O3(s)=3CO2(g)+2Fe(s)△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2>0 | B.△H3<0,△H4>0 |
C.△H3=△H1— △H2 | D.△H4=2△H5— 3△H3 |
乐乐为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做了如下实验,他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
C.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及HClO |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只含有HC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