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题。
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该区域 ( )
A.农作物生长状况 | B.土地利用现状 |
C.人口密度变化 | D.工业化推进过程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的环境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为了缓解表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A.利用RS技术 |
B.利用GPS技术 |
C.利用GIS技术 |
D.实地考察 |
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风暴潮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列小题。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
B.各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
C.各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
D.各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
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四条曲线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乙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
C.丙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D.丁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
与我国东部大多数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口变动情形最相似的是()
A.甲城市 | B.乙城市 |
C.丙城市 | D.丁城市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与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东北信风 | B.②——盛行西风 |
C.③——西南季风 | D.④——极地东风 |
图中P、Q、M、K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
C.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
D.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
若图中弧线EOF为晨昏线,则此时()
A.EO为昏线 | B.FO为晨线 |
C.北京昼短夜长 | D.伦敦日影朝正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