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下列各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 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 | B.稻米供过于求 | C.劳动力流失 | D.城市用地扩大 |
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 | B.江苏、西藏 | C.湖北、云南 | D.浙江、江西 |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气温 | C.降水 | D.植被 |
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水力发电和浇灌 |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
D.Ⅰ区河流应注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07年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吉林高于河北 | B.山西高于河南 |
C.青海高于甘肃 | D.安徽高于湖南 |
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 B.劳动力资源丰富 |
C.森林覆盖度较高 | D.离国际市场较近 |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