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的土壤环境中,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这种微生物,应采用具有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微生物,还应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染料。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器具及培养基进行灭菌是为了杀死___________,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__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⑤环节成功,后期的发酵装置要保证____________条件。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3)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关系;④表示。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②;
③。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如图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
(1)曲线图中ab段表示甲动物。
(2)cd段可表示乙动物。
(3)丙曲线表示。
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的保护工作。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
别为kJ和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
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