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一,在图中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
在中国的近代史后期,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关键的政党。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政局和前途。“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握手两度分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2005年4月和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访问祖国大陆,连战说:“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
(1)在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两度分手”, “两度握手”即两次合作,分别取得怎样的成就?
(2)“两度分手”指两次分裂,分别导致怎样的后果?
(3)连战说这次聚会是“六十年来头一次”,六十年前国共的聚会具体指什么事件?今天国共两党可以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第三次合作?
(4)根据上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我们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来?
材料一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二2014年12月2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国家公祭日活动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不需要写出时间)
(2)今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你认为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2所反映的重大活动是为了纪念哪次历史事件?
(4)当今有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个现象?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辑》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的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的名称。
(3)请在下表空白处写上相应内容,理解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事件 |
意义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 |
|
宣告了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
(4)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关史实的回顾,你有怎样的认识?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承认公民一律平等,都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除十将军要由公民投票选举外,其他所有官职对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是开发的,并通过抽签当选。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谈谈你对这种民主政治的看法。
材料二 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合众国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4)你怎样理解《1787年合众国宪法》的“奠基石”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 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多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器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死• 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二为了增加发电量,人们首先在既有的动力机——蒸汽机上下功夫。蒸汽机体积大而笨重,运转缓慢,不能满足要求,人们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不久,各种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内燃机体积小,效率高。它的发明,不仅解决了发电量的问题,而且被应用到交通运输业上,使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内燃机“被应用到交通运输业上”的重要发明。这些重要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伦敦出现了什么问题?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发展经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