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
| 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
| C.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
| D.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
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
| B.pH值为1的溶液:Cu2+、Na+、Mg2+、NO3- |
|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
| D.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CO32-、NO3-、Al3+ |
实验室在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先把硫酸铁晶体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如此操作的目的是()
| A.防止硫酸铁分解 | B.抑制硫酸铁水解 |
| C.提高硫酸铁的溶解度 | D.提高溶液的pH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Cl2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NA |
| B.常温下,1.12L NO2气体含分子数为0.05NA |
| C.1L 0.5mol·L-1碳酸氢钠溶液中含离子数为NA |
| D.通常状况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NA |
右下图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H<0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此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t1时减小了N2的浓度,增加了NH3的浓度 |
| B.t1时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C.t1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
| D.t1到t2时段内,逆反应速率增大 |
“生态马路”是运用光触媒技术,即在马路上铺设“光触媒”(如二氧化钛)物质,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转化、分解成对人体、环境基本无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马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 |
B.“生态马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N2 |
| C.“生态马路”对道路表面的清洁度有较高要求 |
| D.“生态马路”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