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玻璃仪器 |
| A |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分液漏斗、烧杯 |
| B |
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 pH=2的盐酸 |
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 C |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 |
试管、胶头滴管 |
| D |
用NH4Cl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 |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
X、Y、Z是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 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 B.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 D.原子序数:X<Y<Z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非极性键 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
B.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
| 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 D.液态的氯化氢不能导电 |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放射性核素
I健康相关知识答问”中指出,
I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不会存在,日本核泄漏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中含有这种核素。下列有关
I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 B.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
| C.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 | 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
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Br2蒸气,可看到试管中液面并未有明显上升 |
| 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 |
| 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
| D.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可看到试管中液面并未有明显上升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 B.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C.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
| D.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