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3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选择“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们分别用接触面积、质量相同的金属丝和足量稀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酸的质量分数% |
反应的温度℃ |
金属丝消失的时间s |
① |
铝丝和稀盐酸 |
5 |
20 |
450 |
② |
铝丝和稀盐酸 |
10 |
20 |
240 |
③ |
铝丝和稀盐酸 |
10 |
30 |
65 |
④ |
铁丝和稀盐酸 |
10 |
30 |
125 |
⑤ |
铝丝和稀硫酸 |
10 |
30 |
超过1000 |
(1)实验开始前都需要用砂纸充分打磨金属,目的是:
(2)对比试验 可知,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还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3)本通过测量 来反应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4)通过比较实验①和②可得出实验结论: .
某小组为了证实中和反应生成水,进行了如下实验:小组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设计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证明: .
(2)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 .
(3)若反应结束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呈 性.
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 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①比较B和C,说明铁钉生锈与 有关
②A中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并在其上方加入植物油,其目的是 .
为探究金属A、金属B、金属银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金属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A表面有红色金属B析出实验2:将金属B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金属B表面逐渐变为银白色.由本实验可得出,这三种金属中 的活动性最强.
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1)紫卷心菜的汁液有类似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将紫卷心菜汁滴入碱面(纯碱)中,可显示出 色.
(2)妈妈给盆花施用了碳酸氢铵(NH4HCO3),这是一种 .(选填氮肥,或磷肥,或钾肥或复合肥).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金属铜可作为通电导线,这是利用金属铜的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