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遭到破坏 | B.地方自治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 |
C.地方政府获得了完全的财政自主权 | D.社会动荡引发了地方割据出现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皇权威 |
《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不同( )
A.讨论主题不同 |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 C.价值取向不同 |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