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屈辱历史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④ | D.③④ |
“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罗斯福新政 |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
|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
| 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
| 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
|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
|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
|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