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 B.井田制 |
C.宗法制与礼乐制 | D.郡县制 |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形成、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人才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各朝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宋朝设枢密使和三司使 | D.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
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的割据性的有()
(1)西周诸侯国(2)西汉的王国(3)唐朝的藩镇(4)元朝的行省
A.(1)(2)(3)(4) | B.(1)(2)(3) | C.(2)(3)(4) | D.(1)(2)(4) |
下列对我国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 | B.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
C.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 D.中央集权趋弱,地方独立性增强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