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6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据此判断( )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
B.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C.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 |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它可以多人维护,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中国将这种互联网概念称为“维客”、“维基”。这主要体现了
A.知识经济时代的知本创意 | B.经济一体化格局的精髓 |
C.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冲击 | D.工业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互补 |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
“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加速发展战略 | D.新经济体制 |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
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院士将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
A.经济危机 | B.政局动荡 | C.和平演变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