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对所标注的四个阶段变化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失业率下降 |
| B.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整个经济部门,推动失业率飙升 |
| C.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推动失业率持续下降 |
| D.二战中美国政府全面管制经济,从此彻底摆脱经济危机阴影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深深地介入到经济的各个层面。这种做法
| 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B.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 C.根除了困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 D.进一步加大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 |
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二阶段,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对无生活能力者提供救助。该法案的颁布及其实施,标志着美国开始走上
| A.福利国家的道路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
| C.民主国家的道路 | D.改革国家政治体制的道路 |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结果是
|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阀的空间 |
| B.国际贸易下降并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
|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
| D.各工业国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 A.蒸汽和电力 | B.蒸汽和石油 | C.石油和电力 | D.电力和核能 |
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圈地运动的推行 |
| C.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殖民扩张的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