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1935年指出“(甘地的不抵抗)只有在理想的条件下才可实行,在印度实行不抵抗主义来反对英国也许是行得通的,但是在今天的德国却不能用这种办法来反对纳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A.爱因斯坦直接参与原子弹研制,之后反对核战争 |
B.两人都赞成和平斗争,都因条件变化而调整策略 |
C.两人都重视现代科技,并重视其对人类的双刃性 |
D.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场特殊的空想运动 |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 )
A.“双百”方针的实施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1988年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文中省略的史实应该是( )
A.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投产 | B.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成功 |
C.大型快速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 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下列各组人物,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是()
A.魏源、梁启超 | B.李鸿章、孙中山 |
C.李鸿章、毛泽东 | D.梁启超、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