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1935年指出“(甘地的不抵抗)只有在理想的条件下才可实行,在印度实行不抵抗主义来反对英国也许是行得通的,但是在今天的德国却不能用这种办法来反对纳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爱因斯坦直接参与原子弹研制,之后反对核战争 |
| B.两人都赞成和平斗争,都因条件变化而调整策略 |
| C.两人都重视现代科技,并重视其对人类的双刃性 |
| D.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场特殊的空想运动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
| C.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 |
| 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削藩”命令 | B.颁布推恩令 |
| 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 D.实行分封制 |
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刺史制 | D.九品中正制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 B.推恩令 |
| C.夺取诸侯的爵位 |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