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具体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
C.“兼爱”“非攻”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下列主张与材料思想一致的是
A.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
D.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抑制贫富不均 |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
C.解放军入北京城 |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