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该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
⑵该化合物是由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_。
⑶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种,其中有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_____。
⑷该化合物称为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个肽键。
⑸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B:______(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个位于R基上。
(7)该外毒素环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个水分子。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伊乐藻(Elodea)是一种沉水高等植物。为探究伊乐藻光合作用的场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伊乐藻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伊乐藻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
(2)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在__________________中,让叶绿体中所有膜胀破,然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置于两只试管中。
(3)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通入CO,只有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试管中能生成含有C的光合产物。
(4)若分别给上清液和沉淀物提供ADP和磷酸并照光,可以产生ATP的是盛________的试管。
(5)请给上述研究课题取一名称。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洁精是家庭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它随着生活污水进入自然水域后造成水域污染,对草履虫、变形虫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回产生不利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此为课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完成实验设计和分析:
探究课题:观察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的影响。
实验器材:某一品牌的洗洁精、乙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清洁的河水、培养皿、解剖镜、计数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6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1~6号。
第二步:用清洁的河水分别配制稀释倍数为2倍、10倍、20倍、50倍、100倍的洗洁精溶液。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

培养皿号数
1
2
3
4
5
6
洗洁精稀释倍数
2
10
20
50
100
清洁河水
草履虫存活数
0
5
7
11
17
20

(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水域污染问题,请你提出两条防治措施:
①-----------------------------------------------------------------------------------------------。
②-----------------------------------------------------------------------------------------------。

(2009合肥第一次检测题) 伊乐藻(Elodea)是一种沉水高等植物。为探究伊乐藻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光源距离)的关系,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假定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等条件均适宜),用太阳灯作光源,移动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来改变光强度。用光下该枝条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氧气泡)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发现,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照在水族箱上的光强度增加了278%,而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45cm缩短到15cm时,光合作用强度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回答:
(1)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为60cm时,伊乐藻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
(2)小组成员根据伊乐藻是水生植物,提出“伊乐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其光合作用”的说法。如何用上述实验装置验证这一说法(假定15 cm时伊乐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写出简要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听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
( l )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