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是传遍欧洲、响彻世界的被压迫人民的战歌。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应该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
| A.英国宪章运动 |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D.法国巴黎公社 |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相似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
| 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
|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
| 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 B.实现农业集体化 |
| C.“斯大林模式”形成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写下了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牛顿的贡献是
| A.创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 B.提出相对论 |
| C.改良蒸汽机 | D.提出生物进化论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 A.②③④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
|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
| B.参与制定和完善了美国1787年宪法 |
| C.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 D.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