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 B.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
C.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
《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扑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
①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②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
③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相符的是
A.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
B.诗风壮浪恣肆,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
C.题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
D.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
《史记》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剖巫、黔中之郡。”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
B.郡、县多设于诸侯的直属领地或新征服的地方 |
C.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 |
D.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出现诸侯国与郡县并存局面 |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