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③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④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D.新航路开辟 |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④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①水路交通运输②魏晋商品经济③唐诗宋词盛况④地域文化特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 | 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 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