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续资治通鉴·卷七》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帝嫌其人 (      )       ②帝怒形于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帝竟从其请。                                                             
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齐威王理政》,回答问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邑名,今山东平度东南。②给:富足。③事:巴结。④万家:一万户的俸禄。⑤阿(ē):古邑名,东阿邑,山东阳谷县东。 ⑥馁:饥饿。⑦鄄(juàn):古地名。⑧烹: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杀人。⑨耸:同“悚”,恐惧。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之曰() ②吾使人视阿()
③毁言至()④誉者()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封之万家

A.复立楚国之社稷 B.多助之至 C.怅恨久之 D.具答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吾 使 人 视 即 墨
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

A.急湍 B.猛浪
貌若戚者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奇山 D.流飘荡

渔人甚之无致书以观
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

A.而戍死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后遂无问津(《桃花源记》)
C.似与游相乐。(《小石潭记》) D.陈胜,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①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默然大喜,赍③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束④。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①伺:侦察,守候。②绐:dài,欺骗。③赍:jī,携带。④本末:事情经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
②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A.毒之乎 B.几死者
猛浪奔(《与朱元思书》)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C.今吾嗣之十二年 D.悍吏来吾乡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良田美池桑竹属(《桃花源记》)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
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