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蛟龙号第五次下潜”。
材料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三次科技革命内容,完成下表:
次数 |
开始时间 |
代表 |
作用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纪下半叶 |
|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纪后期 |
电气、原子能、航空航天 |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
信息技术 |
材料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方面,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
材料四:2013年5月19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基本均衡率达到95%。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竞争?因此,我国提出了实施哪两项重大战略?
简答题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秦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1)秦始皇帝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呢?
(2)秦始皇帝答:
这时,丞相李斯来请示皇帝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术、占卜、种植之书。”皇帝说:“可以。”
(3)这段对话讲的是哪一个历史史实:
记者在整理采访纪录时,怎么也想不起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请你帮记者写出来
(4)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记者在总结采访纪录时,秦始皇最大的功劳是统一全国。但写到统一的意义时又难住了。请你帮记者写出来
(5)秦统一的意义:
记者在最后写到,秦朝的统治是很短暂的,在秦末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最后在公元前207年灭亡。
(6)请你补充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请说出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能简单评价卫鞅变法是成功的吗?卫鞅变法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2)材料二是谁为哪位国君提出的称霸谋略?此位国君称霸的标志是什么?是春秋时期第几位霸主?
依据下面两幅图,完成问题
(1)上述两幅房屋图片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房?
(2)你能说出图1、图2的建筑各有什么好处吗?
(3)有了房屋,说明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你知道他们能够定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4)此时的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阅读下图,请完成:
(1)图A的名称是,出土于遗址;图B的名称是,出土于遗址。
(2)由图可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和。
(3)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
材料分析题: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请问:
(1)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的是什么?与旧式学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说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的奉献?
(3)他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但后来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请问他是谁?他背叛革命的标志是?他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