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
|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
|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
| 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
| D.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 |
《新唐书》云:“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这里的“大夫”“中丞”属于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 )
| A.中书省 | B.御史台 | C.尚书省 | D.通判 |
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材料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魏晋时期 | B.隋唐时期 |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
许倬云据《汉书·古今人表》统计: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新人”(即非世袭贵族出身的人),分别占当时总人数的32%和60%,如齐相邹忌、秦相范睢、楚令尹吴起等皆属其中。这表明当时()
|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 B.察举制冲击了世卿世禄制 |
| C.社会结构日益活化 |
| D.政治权力和经济势力分离 |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是扩张疆土 |
| B.诸侯国领地不能随意扩张 |
| C.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 |
|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