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商品输出的要求 | B.垄断贸易的要求 |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
|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
|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
|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
|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
|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
|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
|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
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