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商品输出的要求 | B.垄断贸易的要求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评价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训练阵法”与下列哪国最相似()
A.英国 | B.法国 | C.俄国 | D.美国 |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蕴涵的共同文化精神是()
A.伦理道德 | B.人文主义 | C.理性主义 | D.民主科学 |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这旨在说明()
A.天主教会重农抑商 | B.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C.天主教会对工商业的压榨 | D.天主教会不懂得经商 |
王安石说:“恩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扩大宋朝政权的基础 | B.恢复汉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 |
C.改革科举制 | D.整顿太学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