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人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
|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
|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
下列文字所描述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
之勤
| A.③④①② | B.④②③① | C.④①③② | D.②③④① |
“(明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饲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
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明政府精心组织机户生产 | B.机户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
| C.明朝时眼睛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其根本目的是()
|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 B.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
| C.巩固封建统治 |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
《齐名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
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遂末 | D.提倡工商皆本 |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
|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