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 | 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
② |
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筒车 |
③ |
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
④ |
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