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
C.维护贵族的利益 |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D.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
下列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①②③ | D.④②③①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C.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唐朝的中央官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是()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行中书省 | D.门下省 |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
C.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