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兴奋地说:“五年来,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他感叹的洋务建设成就是
A.海军的兴办 | B.电报局的兴办 | C.民用工业的创办 | D.新式学堂的兴办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
D.徐小姐爱好读书,阅读《申报》、看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
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