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
| A.大理岩 | B.岩浆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
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 )
| A.③②① 地壳下沉 | B.②①③ 地壳下沉 |
| C.②①③ 流水侵蚀 | D.②①③地壳抬升 |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好似“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木桶效应” 图,回答下题。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资源 |
| C.对外开放程度 |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 | B.10000 | C.6000 | D.4500 |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题。
|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 C.更高的收入 | D.更优的自然环境 |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四个地区中出生率最高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题。
北纬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地球上每跨一个纬度的经线长度约为110km)
| A.62°N~68°N | B.52°N~58°N |
| C.50°N~54°N | D.52°N~62°N |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 B.保持不变 |
| C.逐渐降低 | D.变化无序 |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
|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
|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
|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 B.江南丘陵 |
| C.刚果盆地 | D.西欧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