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灵和小东的家离得很近,他们上学放学经常一起走,路上谈谈读书感受、学习体会,说说笑笑,非常高兴,对彼此的学习也有很大促进。对灵灵和小东的交往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
B.可以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美好的感受 |
C.他们这种交往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
D.他们这种交往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
近3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我国相继举办了“俄罗斯年”“中国国际交响音乐年”“中国国际歌舞剧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让世界文化进入中国,同时,“中国文化美国行…‘巴黎——中国文化周”等活动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 )
①将扩大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利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将有利于中华文化融人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现代世界上,《孙子兵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以外的广阔领域,美、日、德等将《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在美国学者眼里,就是因为“新儒家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于是“儒家与工业东亚的现代化”成为海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学者们认为“儒家群体主义思想更适合大量工业化的时代”,儒家思想在人才运用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统治着西方的文化
③世界文化也闪烁着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④中华文化已走向世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06年6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标志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大规模遗产保护工程开始启动了。设立“文化遗产日”是为了( )
A.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B.传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文化 |
C.证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
D.让传统文化取代社会主义文化 |
2007年3月12 H《光明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王佐书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本质、思想感情在精神状态上的集中反映。因此,弘扬民族精神( )
①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②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能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自立精神
④能解决目前一切困难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不少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和目标,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了解,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他们生长在和平环境里,普遍存在“太平无忧”感。有的人不仅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甚至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在思想道德上有悖于民族传统和时代要求,极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一定要( )
A.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 |
B.勤奋学习、练好本领 |
C.让青少年继承中华五千年的各种文化 |
D.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 |